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农机快讯
请选择字号【 】 
 
播下产业扶贫“种子” 结出脱贫致富“果实”
2020-12-17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富,则百姓富。近年来,双辽市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瞄准发展痛点,因地制宜加强产业转移、劳务协作、职业培训,通过持续“输血”、精准“造血”,帮助贫困群众实现有岗可上、有业可创,阔步奔向致富路。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双辽市坚持以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为目标,通过光伏产业项目、优化种植产业结构、集中养殖业发展、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等途径,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累计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3亿余元,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成效显著。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双辽市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达标退出,这一喜人的成果,得益于双辽市依托产业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的有力举措,一个个扶贫产业在双辽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双辽的贫困群众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变废为宝 点草成金
  在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依然偏低,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任重道远。在双辽市东明镇盘山村,水稻秸秆如今成了“香饽饽”。“这里的气候和土质,造就了稻草秸秆的特殊品质,日本和牛爱吃,客户颇为青睐。”东明镇大华草场负责人刘兴华介绍。
  走进盘山村大华草场,新建的车间里,一捆捆稻草经过粉碎和去尘等一系列处理,变成了一包包的稻草砖,等待装车运往大连港口。大华草场以每吨200元的价格收购水稻秸秆,每公顷稻田可为农户创收1000元。“水稻秸秆不仅可以拉到草场换钱,我还能到厂里打零工增加收入,扶贫项目可真是为我家解决了生活上的大难题。”贫困户张娟说。草场虽小,但“吃”掉了盘山村大部分的水稻秸秆,更为当地农民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刘兴华和几位村干部计划着,要进一步扩大收购半径,把更多的秸秆变“废”为“宝”,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
  发挥产业带动 实现“一地双收”
  走进双辽市王奔镇巨兴村村部,“巨兴村粮米加工厂”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远近闻名的“巨兴笨面”就产自这里。每逢面粉集中生产期,厂内便会忙得热火朝天,一袋袋麦香纯正的“西辽河巨兴笨面”,通过商场、超市、电商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仅去年就售出面粉10万公斤。
  巨兴村粮米加工厂于2017年成立,并且在当年生产达效,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占扶贫产业项目分红的28%。近几年,粮米加工厂的发展前景很好,不但注册了商标,还改造升级了粮米加工设备以及生产线,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农民的腰包也是越来越鼓了。由于小麦的生长周期较短,在小麦收获后,村民还可以种植白菜,一年下来,每公顷土地可增收2万元。目前,巨兴村的小麦种植面积已达到130公顷,建成了特色小麦产业园区,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致富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制衣“小车间” 脱贫“金钥匙”
  在双辽市卧虎镇浩然村扶贫服装加工车间里,20余名妇女正在忙碌地操作着缝纫机,看到一件件衣服被缝制出来,她们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浩然村利用扶贫服装车间为周边贫困待就业农民提供岗位培训,用简单的技能、灵活的时间和可观的收入吸引他们主动就业,让他们尝到甜头的同时,改变了以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如今,“造血式”产业扶贫已经成为浩然村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作者/出处:四平日报 阅读次数 [2699]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延边州农机总站党支部组织观看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参观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农机展会
 松原市农机工作总站开展汛期安全生产检查
 农安县农机推广站举办高标准应用基地研讨会
 延边州农机总站组织参观成就展
 吉林市:稳产增效 让“中国碗”多装优质“吉林粮”
 桦甸市:粮食全链条提质增效 丰收增收满链溢彩
 四平:第十一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开幕
 植保进行时:新立乡用“绿色科技”智斗二化螟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祝贺吉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开通 [63314]
2004年喷雾机(器)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69.3% [61004]
老农40年苦造插秧机(图) [60733]
领导致词 [60430]
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试验示范初见成效 [59902]
吉林省延边州农机局召开全州农机工作会议 [59504]
辉南县召开农机工作会议 [59213]
广西消费者协会推荐7个农机产品为“2005年度消费者信得过商品” [58718]
敦化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58093]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在京召开 [55367]
   

http://thx.jl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