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人均GDP超1000美元 我国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  
2005-10-10


  闪光的数字 历史的跨越


这是一组金光闪闪的数字———


2001年,我国GDP达到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在“十五”开局的第一年,中国GDP跃升至世界第6位;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003年,我国GDP为117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9.5%,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这一年,我国人均GDP也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4年,我国GDP达136875.9万亿元,同比增长9.5%,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GDP和人均GDP两大重要指标。


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十五”计划中年均增长7%的目标,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也高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


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均GDP评价的是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在经济学界,人们更多地拿人均GDP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十五”期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个共识是,人均GDP跨入1000美元的门槛,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起点。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不同,我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是建立在两个基本的国情之上:第一,底子薄、基础差,科技力量不足;第二,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稀缺。而且,新中国成立56年来,我国人口大幅增加了,达到了现在的13亿多。然而,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人均GDP从建国初期的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200美元,增长到现在超过1000美元,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5年来,国民经济的运行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03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即开始显现: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和物价上涨过快,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在这重要关口,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决定加强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随后,从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入手,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在农业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接连出台,推出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放开粮食主产区收购市场,大范围减免农业税,建立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使全国农民普遍“减负”和“增收”。


在土地管理方面,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的审批暂停半年,并决定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国务院专门制定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在金融信贷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两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适度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房地产、钢铁等企业贷款的资本金条件,以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关键时刻的适度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首先成为国民经济的最新“亮点”: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9390亿斤,比上年增产776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36元,比上年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与此同时,投资增幅逐步回落,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当年一季度的43%下降到25%左右,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遏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也在调控过程中得到明显加强。


如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04年成为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一年。这次宏观调控,是一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有预见性的主动调控,是把握全局、有抑有扬的调控,是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调控,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调控,确保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今年是我国全面完成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实践,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深化各项改革。统计数字表明,上半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不仅有利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也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逐步贯彻落实,对于“十五”期间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宏观调控从表象上看,解决的是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但从根本上讲,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发展方法论问题。宏观调控,在及时遏止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短期行为的同时,也提出了发展热情必须与科学态度相结合的警示————要发展,但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全社会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必须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人们欣喜地看到,一个个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项目被淘汰,抑制“三高”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及时出台,一项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及时颁布,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健康发展,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


如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逐步深入人心。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信息来源:2005年10月08日 经济日报)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10787]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省农机中心召开党委(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粮油经全程机械化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题展在长沙举办
 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培训班在扬州举办
 2025全国农机展与新疆农机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
 2024年粮油经全程机械化单产提升关键技术装备演示培训活动在长沙举办
 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开幕
 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赋能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农村部出台发展智慧农业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43407]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38278]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37544]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37343]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37253]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36485]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36340]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36203]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35937]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35745]
   

http://thx.jlnongji.cn